1983年是一个平年,是农历癸亥年(猪年)。1983年2月12日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联欢晚会播出,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制定“星球大战”计划。此外,1983年还有许多重要事件发生。
1月9日 我国战国早期诸侯宫廷乐器——曾侯乙墓大型编钟复制成功
1月12日 我国与安哥拉建交
1月14日 麦当劳创始人雷-A-克罗克逝世
1983年2月大事
2月21日 印度选举发生暴乱600名穆斯林丧生
1983年3月大事
3月2日 我国与科特迪瓦建交
3月7日 张海迪荣获“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4月大事
4月 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在上海组装成功
4月2日 张大千逝世
4月5日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
4月7日 中国就胡娜事件终止同美国的体育交往
4月22日 林巧稚逝世
1983年5月大事
5月5日 卓长仁劫296号航班
5月9日 我国加入《南极条约》
5月27日 我国首批博士诞生
1983年6月大事
6月24日 得萨利·赖德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第一个进入大空的美国妇女
1983年9月大事
9月1日 韩国客机被苏联导弹击中 谜团待解开
1983年10月大事
10月13日 印尼籍轮撞沉我大庆油轮
10月25日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
1983年12月大事
12月22日 我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银河”研制成功
谢谢邀请。
从1953年,到1983年,为什么买粮食除了銭还要粮票?我的答案是:
一、在粮食供不应求时,使用粮票,是为了保证公平,让人人有饭吃。虽然不能满足人们的全部需求,但是人人平等,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都是一个政策。对于劳动强度很大的人群,在定量上有所倾斜。比如井下、高空、高温作业,粮食指标比一般职工高,特别是军队,因为肩负着保卫祖国的重大责任,训练等等劳动强度超强,每人每月供给大米或面粉45斤 ……
假如不实行票证制度,有钱人必然囤积居奇,贫民百姓經济困滩,吃不上粮,就会出现饿死人等现象,造成社会混乱,危及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生命的安全。票证制度是当务之急!
二、为什么粮食那么紧张呢?
首先,旧中国留下的是生产力十分落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缺少化肥、农药、良种,粮食产量很低,每亩只能产3~400斤;
其次是新中国建立后人口猛增: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口47500万,到1953年猛增至6亿多人,到1982年增至10亿多人。我们想想,耕地没增、吃饭的人口猛增,其粮食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虽然,我们的党和政府采取以粮为纲,全党全民大办粮食,开荒、填河造田、大搞水利建设,建设高标准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粮田等措施,但由于生产力太落后,缺乏化肥农药和良种,粮食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所以,粮食长期保持在不能满足供应的状态,因此,只能长期保持票证状态,以体现公平,让全国人民都能有粮食吃。
三、“43计划”使人们吃饱、穿暖。70年代,毛主席的乒乓外交打开了国门,赢得了尼克松总统访华,美国给中国经济上的最惠国待遇、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同我国建交。这时,毛主席、周总理不失时机的啟动“43计划”,即以4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技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设备,配合囯内的基础,共建成了26个大型项目,其中就有13套大型化肥生产线、4套大型化纤生产线。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部大量投产效益;此时,袁隆平等科学家研制的良种也大显神威,化肥满足了供应、加上优良品种,使粮食产量成倍增加,杂交水稻单产提高到1000斤以上,立马解决了人们的吃饱饭问题;大量的化纤产品取代了棉花,又立马解决了穿暖问题……
从此,中国人告别了粮票、布票年代!
(图片来自网络)